黄皮肤并不是东亚人的身份标识 彰显东亚人独特精彩的是这些
与我们国人拼命想变白相比,欧美人反倒更喜欢晒太阳,想把皮肤晒黑,好显得自己很健康。但就算是比较天生的肤色,我们很多东亚人都是跟“黄皮肤”搭不上边的。可我们从小就知道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被称为“黄种人”或“蒙古人种”。那么,这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种按皮肤来划分人种的依据根本就不是客观的科学成果,而是带有歧视的观念所造成的。
据早期中西交往史料中,来过东亚的西方旅行家,大都将中国人的肤色记为“白色”。直到有位叫布鲁门巴的德国人类学家布率先使用了“黄种人”名称,并且发明出了一个新种族“蒙古人种”,将中国人和日本人都被纳入其中。
在这之后,西方人对“黄种人”或“蒙古人种”的印象定在东亚人的身上,将其视为处于白种人和黑种人间的”种族。但其实这是带歧视的称呼,在过去西方医学当中,黄色皮肤通常被视为患有疾病的症状,比如黄疸病等。然而,将“黄种人”放在肤色并不黄的东亚人身上,不仅毫无科学依据,更多是带有病态的成分,就像是东亚病夫那样的称呼一样。
那么,从人类学的角度又是如何划分不同地区的人群呢?真正专属于东亚人的特征又有哪些呢?
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自己最小的脚趾头在指甲盖上“分叉”的样子?乍一看,还以为是指甲盖不小心被劈开了,但其实这样的小脚趾头分叉叫做瓣状甲,相传只有血统纯正的东亚人,小脚指甲才是两瓣的。在欧美等地,他们压根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除非是得了甲沟炎等。
那么,为什么唯独东亚人才有这个特征呢?民间传说是因为600多年前,当时朱元璋决定把人口较多的山西人南迁时,士兵们主动把自己的小脚趾指甲盖砍断而流传下的。
现在我们都知道,刀砍所造成的外伤是不可能做到代代相传的。但有研究者考察后发现,全国各地的人都存在趾甲分瓣的现象。这意味着该性状在中国人群中是很常见的。
从时间的角度上,科学家推测瓣状甲可能是来自古老的华夏民族,推测是当时古华夏人的脚趾头产生了基因突变,因为某些原因流传下来了。由于目前瓣状甲的研究还不多,所以它能否真正作为汉人所独有的标志还有待商榷。
不过,如今人类学上已经发现了三大专属于东亚人的特有印记,它们分别是新生儿青斑、内眦褶、铲形门齿。那么让我们逐一来看下这些特征具体是怎样的?它们对人种分类学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二、实际上,我们从刚出生起就有一个显著区别于欧美人的特征,那就是新生儿青斑。它指的是婴儿身上某块部位会出现淡紫色或是青灰色的斑块,看起来有点像挨打后造成的淤青。因为它的存在,还曾闹出过不少尴尬的笑话。
比如居住在美国的中国父母就常被邻居举报虐待小孩,等警察强制将孩子送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一场误会。不过这也不能怪美国邻居多事,毕竟白皙的皮肤上突然青一块紫一块的,难免会让人怀疑。
好在当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时,这些斑块就会慢慢地消失了,所以长大成年的我们几乎都不记得它们曾存在过。
三、而对于欧美人来说,我们东亚人的单眼皮也是他们不可能拥有的。我们最为独特的单眼皮是眼眶内侧有一条皮肤皱褶,叫做内眦赘皮(下文称内眦褶)。它是上眼睑褶皱、下坠包裹眼头的结果,有轻重程度之分。程度较轻的就成了内双,而较为严重的便成了所谓的单眼皮。
根据进化论的解释,东亚人独特的眼型主要起源于对极度严寒环境的适应。如果在寒冷的地方,第一时间冻瞎的可能就是“双眼皮”的欧洲人。
当我们的祖先从西伯利亚迁徙到东亚大陆后不久,就迎来了寒冷的末次盛冰期。(约在距今22000-18000年)。 为了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我们的祖先无论在外貌、体格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我们能对抗恶劣气候的双眼。比如我们眼窝内脂肪层不但会加厚、还会进一步延长,而且眼部的皮肤会向内生长,使眼眶变小。
四、具体特征在法医学上发挥着很大的用处,尤其是铲形门齿。
我们知道人死后腐烂,很快皮肤、头发、眼睛等就变得模糊无法辨认了。但牙齿因外包坚硬的珐琅,不易损坏,因此其差别在法学上颇具有意义。比如当发生跨国的案件时,法医就可以通过铲形门齿的特征来确定受害人身源了,从而缩小侦查范围,找到侦查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简单地以肤色划分人种,其实是并无科学依据的歧视。与其被西方审美霸权统治,倒不如翻身做主人彰显属于我们东亚人独特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