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美人鱼的原型是什么动物
传说中最美丽的海洋生物 儒艮
儒艮又叫海牛,是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儒艮是哺乳动物,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还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周围的海域里。儒艮的身体像个纺锤,长约三四米,很肥重,全身长着一些硬毛,身子大头小,脑袋圆圆的,脖子很短,耳朵没有耳沿,眼睛小小的,鼻孔顶在头上,嘴巴朝下,两颗牙露在嘴唇外面。儒艮的样子虽然丑,却是传说中敁美丽的海洋生物——美人鱼的雏形。这是因为儒艮的肚皮很白,经常浮出水面呼吸,有时候它们用尾肢踩水,露出半个身子,在海面上用前肢抱着幼崽喂奶,远远看去,像个正在给小孩喂奶的少妇,所以就被人们误认为是“美人鱼”。儒良看上去乂丑又笨,可是性情温和,和鱼虾友好相处,只吃海藻、海草之类的海洋植物,是海洋中惟一的素食兽类。吃饱以后,它们就在岩石旁半躺着休息。
儒艮为海牛目儒艮科草食性海生动物,类似其海牛科近亲,但栖息地不尽相同,它们是海牛目中唯一仍生存于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的物种。 和海牛科的圆尾鳍不同,儒艮的尾鳍近似于海豚的Y型尾,突出嘴外的长牙则近似其远亲大象,不过仍有很多人仍会混称海牛。
特征
刚出生时之儒艮身长约1.15m,体重约25-35kg;成年后,最大身长可至4.16m,体重则可达1016kg。
儒艮的体型大而呈纺锤状,体长约2.4至2.7米,3米以上的个体相当少见,一般而言雌性的体型会比雄性大一点。皮肤光滑,外观呈褐至暗灰色,腹部颜色较背部来得浅,体表毛发稀疏。颈部短,但仍能有限度的转动头部或点头。前肢短、呈鳍状,末端略圆而缺乏趾甲;胸鳍是幼儒艮主要的推进力来源,成年后则转变为以尾鳍为主。乳房1对,乳头位于前肢基部处。儒艮没有外耳壳,只看得到小小的耳孔,眼睛也很小。鼻孔位于吻部顶端,周围有皮膜可在潜水时盖住鼻孔。宽而扁平的嘴位于厚重吻部的末端下方,嘴边的短须是进食时的重要工具。儒艮有2对门齿,上、下颚各有3对前臼齿与3对臼齿,但所有牙齿不会同时存在,随着年龄增长,它们会失去第1对门齿、所有的前臼齿与第1对臼齿,剩余的两对臼齿则会终生成长。雄性的第2对门齿在12-15岁时会穿透上颚外露,但当闭上嘴时会被厚重的上唇盖住而看不见;雌性极少见到外露的门齿,但少数会保留至30岁左右。
儒艮的肺很大,从胸部一直延伸至肾脏附近,由水平的横隔膜将其与其他脏器分隔。支气管深入肺的大部分区域,细部分支少且大半由软骨构成,目前仍不清楚儒艮潜水时肺部是否会和鲸类一般有塌陷的情形。跟其他海洋哺乳动物比起来,它们的脂肪层厚度较薄,同时身体周边似乎不存在热逆流交换系统(heat countercurrent exchange system),肢体末端的动脉与静脉紧邻以维持体热不散失的一种血管构造),这可能与它们栖息于温暖海域有关。胃的构造简单,大肠很大(达胃的两倍重),推测是纤维素的主要消化场所,长度达25米以上,相当于小肠两倍的长度。
分布
儒艮为海生(偶尔会进入淡水流域)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岸,特别是有丰富海草生长的地区。虽然它们被认为栖息于浅海,但有时也会移动至较深的海域,约23米深。它们的分布范围并不连续,这可能与栖地的合适度和人类活动有关。儒艮在印度洋的由非洲东岸开始,经红海、波斯湾、南非、马达加斯加往东至阿拉伯海与斯里兰卡,其中大部分地区的数量都很少。在太平洋地区包括了印尼、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东印度群岛,往北达台湾与日本的冲绳,往南则包括了澳洲南部以外的邻近海域。
习性
儒艮寿命约为73年。人们把儒艮看成美人鱼,因为有些人们曾经看到儒艮半个身子露在水面上,抱着儒艮幼仔进行哺乳。
比起其近亲海牛,儒艮似乎有更加复杂的社会行为。虽然常单独行动,但也会组成6头左右的小群体,有时会达数百头以上,此类群体的功用为何至今仍不清楚。它们总是悠闲地移动,泳速多在每小时10公里以下,若是被追赶时可以两倍的速度逃窜;一般每1至2分钟浮至水面一次,但有时会潜水达8分钟以上。上浮时仅将吻部尖端露出水面,下潜时会像海豚一般整个身体垂直旋转1圈。一般而言每天会游动25公里左右的距离。冬季来临时,它们会利用较深的水域以避开沿岸的寒冷海水。儒艮的叫声为持续的轧轧声或更高的尖锐声,类似海牛。已知鲨鱼、虎鲸与鳄鱼偶会捕食儒艮。
现状
儒艮(dugong),这种曾经被误以为是美人鱼的生物,在澳洲昆士兰湾(Coast of Queensland)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光是2011年上半年,昆士兰湾区就有至少96只儒艮死亡,而2010年一整年只有79只死亡(1)。
今年死亡的96只儒艮,只有6只死于被船桨击中或是渔网;其他90只都是饿死的。为什么儒艮会饿死呢?
原来,2010年底到2011年初澳洲的大洪水以及二月的气旋(cyclone),造成大量的淡水冲进海里;当海水的盐度急遽下降时,海草就会死亡,而海草是儒艮的主食。
海草的死亡不只是影响到儒艮,昆士兰湾区的海龟也因为食物不足,有数百只活活饿死;科学家们担心,由于海龟的尸体可能被冲走或是沈到海底,目前看到的死亡数字可能被低估。
虽然有些科学家保持乐观,认为随着海草的恢复,当地儒艮以及海龟的数量应该会慢慢回升,但是大堡礁国家海洋公园(Great Barrier Reef Marine Park Authority, GBRMPA)的专家们并不那么乐观。他们认为,由于昆士兰湾区食物缺乏,会迫使残存的儒艮与海龟为了觅食,离开他们的栖息地;这会使得他们更容易感染疾病、也更容易遇到他们先前不曾遇见的危险。
儒艮是列名于IUCN的「易危」(vulnerable)名单上的动物,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与印度洋。因为儒艮的全身都有用处,人类捕猎儒艮应该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2)。除了商业捕捞之外,儒艮也常死于船桨以及渔网。
再一次,我们体会到地球上的生命是环环相扣的。原本澳洲大洪水时,科学家们担心的是陆地上的污染物冲到海里会影响到近海动物的生存,却没想到大量的淡水冲进海里造成的另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