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有七个儿子 为何只挑一个七岁娃娃当接班人?
又过了三年孙权驾崩,孙亮登基为孙吴新皇帝,由于他年龄太小,大权为权臣掌握,孙吴的事业遭受到空前打击。
孙吴事业隆兴,孙权做出的贡献最大,但后期孙吴一崛不振,孙权负的责任也最大,正是他晚年的昏愦制造了这样的悲剧。陈寿一方面说孙权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另一方面也痛批他“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
这固然是对的,但反过来看这样的错误也是孙权一个人搞不出来的,凡是参与此次内斗的人其实都应该负责任。
当初曹操在曹植和曹丕之间犹豫不决之际,贾诩等人及时出来提醒、相劝,让曹操迷路知返,避免了错误继续扩大。而曹操“为太子事屏退左右问贾诩”,贾诩“闭口不答”。
刘表的长子刘琦受排挤,眼看性命都有问题,更不要说继承父亲的事业了,他很着急,又不知道怎么办,情急之中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百般推辞,被逼问得实在没办法,才在极保密的情况下给刘琦出了个主意。
诸葛亮和贾诩都很聪明,因为他们知道领导的家务事轻易不能管,管不好就会连累自己,这倒问题不大,但由此再拖累了大家共同的事业就犯不着了。
在三国这样的时代,领导的家务事范围比较广,吃穿住行是家务事,处理亲属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家务事,前者倒还好说,能管则管、能帮忙就出力,体现对领导的关心,以便领导更安心工作。但对于后者,做下属的实在不好管,也管不了。
下属非要掺和这些事,一定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心理准备,因为对你是公事,顶多里面掺着一些友情,但对人家就是亲情。地位、权利越高的家族,亲情的变化最无常,但到最后亲情又最牢靠,你涉足了领导的家事,支持一方就会得罪另一方,以后不管谁上台,都很难有好结果。
在三国这样的时代,领导的家事从来都不仅仅是家事,往往会影响到本团体的兴衰,过多的人“热心”参与领导的家事,就会把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左右了领导的视线,影响到他的正确判断,结果往往是危害到全局。